English

“杂拌儿”的味道

2000-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们爱科学    □本报记者 张晓家 我有话说

杂拌儿,本来是指搀杂在一起的干果、果脯等。翻开《科普杂拌儿》这本书,还真有些吃着各类果脯的味道。与一些经典科普著作相比,此书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确实都显得很杂,有科幻小说,有说明文,有游记,有随笔,甚至有一篇采用了相声的形式。而在内容上也是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无所不包。

但庞杂或许正适合孩子们的口味,书的作者叶至善先生,由于有着长期为孩子们编辑综合性期刊的工作经验,所以书中的每篇文章读起来,你都会感觉到是为孩子们写的;所介绍的知识,都很浅显易懂。对于知识比较广博的人,或许根本不屑一读,但对于初谙世事的少年朋友来说,无疑如饮琼浆。收在这本集子里的小短文,有的已是写于半个多世纪以前,最近的也已是写于80年代初,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技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更新的年代,许多文章我们现在读起来,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有几篇我在小的时候是读过的,今天旧文重读,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口语化,通俗化可能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书里找不见生僻的字眼,也没有许多科普书里经常见到的大量字母和公式,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读起来也不必费太大的力气。文章的风格就像在话家常似的,在告诉你他的所见所闻,对于那些还很好奇,还不太了解我们的自然和社会的小学生或是初中生们来说,这样的文章实在是既精彩又轻松。

介绍日常所见的科学常识可以说是这本书的另一特点。书的开篇就是《纪念“九一八”说起大豆》,从日本强占东三省,说到东北的大豆,再说到各种豆制品,将包含在大豆里面的每一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科学知识,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所选的其他篇章也都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所见到的现象和所接触到的事物。《雷雨》、《台风》、《鲤鱼》、《冰比水轻》、《盐井与井盐》、《一支铅笔的诞生》等,每一样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又并不十分了解。

此外,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十分可取的地方。这些年来我国的科普只注重技术普及而忽视精神普及,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叶老当年在自己的作品中已经很注意这个问题。一篇《竖鸡蛋》固然是重在这一科学概念的介绍,但同时不也是鼓励大家打破思维定式,加强动手能力的倡导吗?这本书里收入的最后一篇文章《诀别——商人安东尼奥的手记》,读完后你会发现它有着与前面各篇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是要介绍给我们什么科学概念或是科学常识,这是一篇用优美的笔调写给伟大科学家布鲁诺的赞歌,在这篇文章里不管是少年人还是成年人,都会从中读出许多令人回味的东西。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临死前从胸膛里迸发出的那句话:“烧死不等于驳倒!未来会理解我的,会作出公正的裁判!”既让我们心痛又让我们感动。

一本《红楼梦》,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不同的意境,同样在这本书里,也会是科学家读出科学;文学家读出文学;学习知识的人会读出知识;提倡精神的人会读出精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或许可以被视为“杂拌儿”的另一层含义。

(《科普杂拌儿》,叶至善著,《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之一,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